一、智能家居基本概況
1.1 定義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 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中國智能家居概念圖
1.2 特點
便捷
傳統家居受到物理空間、操控方式等因素限制相對繁瑣,智能家居允許多種方式控制,減少了人的操作。
舒適
傳統家居需要手動調節和控制,智能家居具備許多人性化的功能,自動反饋的聯動控制讓家庭生活更加舒適。
安全
傳統家居多采用物理安防,智能家居不僅能夠遠程實施監控,更可以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識別提高家庭安全級別。
節能
傳統家居的節能依靠人的自覺,智能家居用傳感器將家電、門窗、水氣統籌起來,依據環境自動做出合理安排。
1.3 中國智能家居發展背景
智能家居是物聯網應用中的朝陽產業,家居生活正在不斷走向智能化。物聯網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為智能家居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關鍵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體系的完善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因為契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消費升級等眾多概念,智能家居同時受到各個新興領域的高度關注。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PEST分析
政策環境
隨著物聯網被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智能家居作為重點應用頻繁出現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當中。繼2016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2017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9大升級為6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政策層面推動智能家居應用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智能家居領域的標準體系正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2016年11月由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委員會共同制定的《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國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需要的標準體系。
2012-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部門 |
文件名稱 |
具體內容 |
2012年2月 |
工信部 |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
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包括家庭網絡、家庭安防、家電智能控制、節能低碳等 |
2016年3月 |
國務院 |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
提出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壯大智能家居等新興消費 |
2017年1月 |
工信部 |
《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 |
作為物聯網6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規劃提出打造生態系統、推廣集成應用解決方案,重點支持其物聯網操作系統研發 |
2017年12月 |
工信部 |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支持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家居測試評價、示范應用項目并推廣 |
經濟環境
我國由超高速步入中高速增長通道,經濟結構與增長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三駕馬車”中投資與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逐年下降,消費成當前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不斷增長,顯示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從行業需求角度來看,我國住宅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兩大指標始終維持在高位。考慮到目前智能家居以后裝零售市場為主要銷售渠道,僅有部分高端社區提供全屋智能的前裝解決方案,過去十年地產黃金期所積累的大量住房庫存為智能家居市場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3-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
2013-2017年中國商品住宅房屋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
社會環境
CNNIC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已經超過7.5億人,在全體網民中的占比高達97.5%。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為智能家居產品提供了遠程操控的基礎。隨著我國家庭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需求也在從“價格導向”向“價值導向”轉變。與2014年相比,性價比已經不再是智能產品需求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對產品品質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費升級理念的興起。主力消費群體對生活環境和品質的要求,將使得便捷、舒適的智能家居不再僅局限于高端市場。
2013-2017年中國手機網民數量及其整體網民比例
2014-2017年中國消費者對智能產品需求變化情況
技術環境
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領域的三大關鍵技術。作為物聯網、人工智能和云計算落地的載體,智能家居既能夠從技術的進步中直接受益,又可以通過產業化的應用實現技術變現,反過來推動技術的發展,從而形成智能家居應用與關鍵技術之間的正向反饋。
(1)智能家居與物聯網的關系
4G網絡基本實現城市和縣城的連續覆蓋,未來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和5G商用將促使智能家居外部環境趨于成熟。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廣泛應用,解決早期布線式智能家居系統的延展問題;在電信運營商的積極推動下,NB-IoT正由初步部署和孵化階段邁向大規模應用。
(2)智能家居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云計算低成本、高效率、安全與彈性的特點,有效支撐智能家居設備的聯網和數據存儲處理。在設備和功能數量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滿足家庭場景低功耗、實時性和可靠性的復雜需求。
(3)智能家居與云計算的關系
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AI感知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智能家居有望在聽覺、視覺甚至觸覺等多層面具備主動觀察感知能力。
AI專用芯片及嵌入式感知系統的成熟研發,以前端智能與后端智能協同的方式加速產業升級。
2.智能家居行業及市場發展概況
2.1 全球智能家居市場發展概況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時間軸
根據GFK統計,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15年達485億美元,隨后增速逐漸趨緩,預計仍然維持每年約80億美元的增速。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10億美元。
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預測
智能家居行業融資從2014年開始蓬勃發展,2014年融資高峰是融資事件數量多,但單筆融資數額少,多處于天使輪階段。2016年初在資本寒冬的前夕,頭部企業走進A輪,單筆融資額度有所擴大。經歷2016年與2017年的資本寒冬,智能家居相比智能行業其他細分市場,更為吸引投資關注。
2.2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發展概況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及預測
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3342.3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智能家電產品因整體均價較高,且智能電視、智能冰空洗等產品的智能化滲透率遠高于智能照明、家用安防等品類。同年智能家電市場規模為2828.0億元,占比高達86.9%。預計未來三年內,智能家居市場將保持21.4%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億元。
2016-2020e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
智能家居產品品類統計
消費市場發展現狀
智能家居需求呈現多樣性,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購買智能家居產品,其中消費者使用最多的渠道是電商渠道。
智能家居消費級熱門產品
智能家居消費產品購買/獲得途徑
智能家居技術標準化及現狀
智能家居技術主要指的是通訊或控制協議,主要涉及硬件接口和軟件協議兩部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有線技術與無線技術。
有線技術:雖然電力線載波技術產生得非常早期,但是人們還是不停地從其他領域尋找合適的有線技術開發智能家居產品,甚至自創私有技術協議進行產品開發,當然因為各種有線技術都有其優劣勢,所以一直群雄相爭、各分天下,也許也正因為如此,智能家居行業一直不慍不火,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行業規模也一直較小。
無線技術:從最普遍的RF點對點技術開始就試圖尋找一個穩定且廉價的無線智能家居技術方案,原本智能家居系統最為重視的是穩定性、靈活性與安全性,看起來Zigbee是應運而生的,藍牙(Bluetooth)也在有主動靠近智能家居行業的舉動;WiFi作為低成本、最易與互聯網連接的智能家居技術解決方案也廣受歡迎。
2.3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歷程
早期的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受制于技術和市場環境,盡管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大力推動,但一直是不瘟不火。直到2014年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Nest的事件引爆全球的智能家居產業,同年的美國CES上,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平臺。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熱度席卷至國內市場,除最早進入的一批家電企業外,消費電子、互聯網公司以及運營商等產業鏈中的關聯方也紛紛進場,或自研智能硬件,或布局生態平臺。不同類型企業間的跨界合作和開放生態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主流。亞馬遜Echo的成功讓國內市場開始聚焦智能音箱這一入口級產品,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入口爭奪戰的背后,是巨頭公司對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野心。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歷程
2.4 中國智能家居投融資情況分析
在智能硬件領域中,智能家居的融資事件數量位居前列。2014年以來互聯網公司、家電企業等頭部玩家動作不斷,智能家居創業領域同樣引起了資本的高度關注,創業企業正在成為行業內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
2014-2018Q3中國智能家居行業融資事件數量
從融資數量來看,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已發生的融資事件為71件,2017至2018年融資事件較前三年熱度有所回落,可以看出資本的支撐更加的冷靜。
2014-2018Q3中國智能家居行業融資規模(億元)
從融資金額來看,雖然近兩年的融資事件數量有所降低,當時融資規模卻逐年增加。從目前的資本市場來看,資本追逐更加謹慎,對于新的智能家居企業融資篩選更加嚴格,但在規模上,資本市場顯得更加成熟,以此也證明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金額的資本投入。
2014-2018中國智能家居行業融資事件數量統計
投資機構布局
2.5 細分產品市場規模
根據2016年的銷量數據來看,我國空調、洗衣機、電冰箱、電視在2016年的銷量(含出口)分別為15994、7529、9117、17297萬臺,估計智能化滲透率分別為29.8%、41.9%17.4%、85.4%,根據智能化產品的市場平均價格分別為3000、1500、2000、2600元,可以計算得到市場空間分別為1430、473、317、3841億元,總的智能家電市場空間為6061億元。伴隨銷量與滲透率的快速提升,2020年該市場空間可達9260億元。
從市場規模來看,智能電視、智能空調的市場規模遠高于智能洗衣機、智能電冰箱;從滲透率來看,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經接近90%,冰洗空的滲透率相對較低。綜合來看,智能空調與智能冰箱市場空間相對較大且具有更高提升空間。
伴隨消費升級,基于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新型智能家電層出不窮,且多以小家電為主,如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智能攝像頭等產品快速進入千家萬戶。而且目前這些新型智能家電產品仍然處于市場導入期,滲透率相對較低,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廣闊。
根據GFK的數據,中國智能音箱產品2017年銷量約為150萬臺,預計其銷量將伴隨智能家居行業快速發展以及各企業大力推廣快速爆發,2018達到580萬臺,2020年預計可達1500萬臺,市場規模可達60億元;智能掃地機器人2017年市場銷售額預計約為75億元,2020年預計增長至165億元;智能攝像機2017年市場銷售額預計約為20億元,2020年預計增長至80億元。
2017智能小家電銷量增速
3.我國智能家居產業鏈及商業模式分析
3.1 我國智能家居產業鏈分析
通常所指的智能家居企業為智能家居品牌商,涵蓋向最終用戶提供終端產品、解決方案和設備管理控制平臺的企業,底層除物聯網操作系統、云服務作為管理控制平臺的支撐外,還包括內容服務、生活服務等互聯網增值服務。智能家居產業鏈上游主要是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供應,以及通訊模塊和智能控制器等中間件供應商。品牌商可以通過線上、線下零售渠道直接向C端用戶銷售終端產品,也可以面向房地產、家裝公司等B端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鏈結構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圖譜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的關鍵產品
簡單來看,智能家居產業鏈可以看成由兩部分構成,即零部件及技術支持和智能家居產品。
簡易智能家居產業鏈關系圖
智能家居零部件
智能家居主要零部件有傳感器、無線模塊、芯片、材料及屏幕。芯片等零部件被國外廠商把持,國內企業在關鍵技術上仍需繼續突破。在傳感器、材料等領域中,將會產生柔性屏等技術突破以及人機交互模式的創新;Wi-fi、ZigBee、藍牙等多種無線通信方式各有優勢,廠商各自聯盟,未來較為統一的行業通信標準將逐漸形成。其中,嘉興中潤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彌亞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芯圣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三板)等55家是國內從事智能家居主要零部件的企業,也獲得了上海曦域資產、上海沃楊投資、陳韜資本、德豐杰基金、德鼎創新基金、英特爾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及金融市場的支持。
智能家居相關技術支持
Wi-fi、ZigBee、藍牙等網路通信技術為智能家居互通互聯奠定了基礎;國內企業抓住新一輪技術浪潮,在大數據、語音識別、云計算等技術研究中進入行業領先地位。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智能家居系統化,人機交互模式將傳統的人控制,向智能家居產品自動感應自動反饋方向發展。據統計,國內智能家居技術支持領域的相關企業有寧波星宏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蜂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伯圖康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55家。
智能家居產品
智能家居產品形態主要有:
智能單品:將家庭生活設備及需求進行“智能化”升級,將體驗做到極致從而打造智能單品,這是商業模式變革的先鋒及平臺誕生的基礎,預計將在市場主體創新提速及資本支持下率先大規模爆發。
智能家居系統:自身體驗創新及對外開放融入其他設備成為系統集成商的發展趨勢,而智能路由器或將成為新的集成商形態。
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鏈:將成為以平臺商為核心、涵蓋單品廠商、用戶及第三方開發者的龐大平臺生態鏈,其將有望成為PC生態鏈、移動終端生態鏈之后的下一個平臺生態鏈系統。
智能家居系統
最初的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商都是由工業自動化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例如Honeywell、ABB等傳統自動化控制龍頭,其以控制為核心,核心功能及部件都是自行設計生產或者外包生產;而近年來在時代浪潮下,傳統的智能家居系統集成正由控制、自動化轉向了更深層次的家居生活體驗創新,因此自身的體驗創新及對外開放融入其他設備成為系統集成商的發展趨勢。例如在通訊技術上由總線、電力線載波等技術轉向ZigBee、Wifi 等無線通訊技術,同時如Control4一樣在體驗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體驗創新且價格亦逐步親民化,推動系統的逐步滲透。
智能家居平臺
智能家居平臺的概念與Facebook、蘋果App應用商店類似,智能家居平臺商制定通信標準及開發模塊等,然后提供開放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供第三方硬件及應用開發者使用,所有的硬件及應用產品就可以無縫連接至平臺操作系統,進而平臺商、第三方硬件及應用開發者、用戶構成一個全新的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鏈。目前國內市場上活躍度比較高的有青島海爾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全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A股)、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電陶思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
3.2 商業模式分析
將智能家居劃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其中硬件對應于智能家居的應用層,軟件對于智能家居的平臺層、傳輸層和感知層。硬件產品的品牌方專注于產品側的設計和制造,向終端用戶提供的是智能家居的物理屬性,通過銷售硬件賺取差價實現盈利。針對智能家用產品的云計算、物聯網通信和人工智能三項核心技術,技術供應商通常會提供其中的一項或多項能力。他們既可以選擇直接通過向硬件廠商銷售技術和服務變現,也可以選擇以硬件產品連接到海量的終端用戶,利用獲取到的用戶流量和數據,通過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服務和面向企業的數據服務進行變現。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的商業模式
4.智能家居領域重點企業分析
4.1 海爾
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是海爾集團旗下全開放、全兼容、全交互的智慧生活平臺。海爾作為最早布局智能家居市場的企業,自2014年發布U+智慧生活戰略以來,海爾U+從智能家電產品出發逐步構建起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通過與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整合,其智能產品體系覆蓋基本全面。
在OCF、WiFi聯盟等關鍵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的海爾,積極牽頭制定行業互聯互通和安全標準。海爾以開源開放的方式,將自身硬件+軟件+服務的能力賦能行業,聯合第三方硬件合作伙伴、智能硬件創業團隊、系統集成合作伙伴和渠道類合作伙伴共同解決智能家居行業難互通、被動服務和未成套的痛點。依托線上順逛平臺和線下體驗店的建立,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實現在線用戶數量突破5000萬。通過與眾多百強地產企業合作,海爾智慧家庭已經進入全國20余個社區,預計2018年還將進入100個社區落地其智慧生活解決方案。
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模式
4.2 小米
2016年3月,小米正式發布米家品牌,以承載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智能家居產品。小米以參股不控股的方式投資專注于智能硬件細分領域的初創公司,不僅向生態鏈公司輸出其企業管理和產品方法論,而且向他們提供包括供應鏈管理、品質管理、銷售渠道和售后支持等在內的全方位支持,既保證了對創業團隊的有效激勵,又讓小米的品牌效應在智能家居領域內得以釋放。截至2017年底,小米共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IoT平臺連接了超過1億臺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隨著小米生態鏈體系逐漸趨于成熟,全面開放將是小米IoT平臺下一階段的發展戰略。第三方智能硬件廠商可以使用小米IoT平臺所提供的標準和統一API接口接入米家App,并與平臺現有產品實現相互之間的聯動控制。
小米生態鏈模式及物聯網布局
4.3 LifeSmart云起
LifeSmart云起(杭州行至云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自2015年起展開全球化布局,落地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非、北美、北歐等海外市場。2017年10月,LifeSmart云起獲得由華登國際投資領投、道合投資跟投的8000萬元B輪融資。作為一家專注于產品和技術的物聯網公司,LifeSmart云起主打軟硬結合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其智能生態系統以云服務為中心,自主研發的智能硬件覆蓋智能安防、舒適環境、智慧燈光、節能環保四條產品線,軟件層對應人機交互界面,人工智能語音系統開放整合國內外主流的智能語音控制入口,包括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天貓精靈、百度DuerOS、騰訊云小微、小米、Rokid、出門問問、科大訊飛等,以AI+IoT的方式與合作伙伴共享智能家居紅利。
LifeSmart云起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主要面向高端用戶群體,通過B端的線下渠道銷售給最終用戶。一方面,LifeSmart云起與房地產、酒店、養老等行業客戶達成戰略合作,采用項目制的方式落地商用解決方案。同碧桂園聯手打造的馬來西亞森林城市智能豪宅、為阿里巴巴定制的智能會議系統等都是其中的標桿案例。另一方面,LifeSmart云起基于眾多中小經銷商客戶,構建起穩固的銷售渠道。通過向經銷商輸出標準化的展示空間和服務體系,可以由智能機器人完成LifeSmart云起樣板間內的產品介紹和演示。依靠可視化的智能家居體驗與一站式的安裝服務,LifeSmart云起不僅可以觸達到廣泛的終端消費者,更能夠有效實現用戶流量的轉化。
LifeSmart云起的線下銷售渠道
5.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5.1 中國智能家居競爭要點
硬件產品
對于智能家居硬件產品來說,功能和體驗是其兩大關鍵屬性。硬件產品所具備的智能功能是吸引消費者溢價購買的根本動力,通過增加通訊模塊、傳感器等,智能家居相比傳統的家居產品能夠更好地應對用戶的操作需要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出色的交互體驗會為產品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當前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從最早的觸屏+App開始向解放雙手的語音交互、生物識別等延伸。智能語音技術的進步和頭部玩家對音箱類產品的高度重視,正在不斷推動語音交互在家居場景中的落地應用。
生態模式
智能家居行業涉及面非常廣泛,各垂直細分領域之間壁壘高,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不是某個或某幾個獨立的智能單品所能代表的。行業本身的特性意味著一家獨大的情形難以出現,勢必要跨界融合,將不同環節和細分領域的參與者囊括進來。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秉承著開放的心態達成合作,但對于生態的具體形態、每個參與者的位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尚無定論。通常,在行業內有一定領先優勢的頭部企業,大多希望憑借既有優勢主導生態的形成和發展,而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則更傾向于選擇加入已有的生態,利用生態內的資源發揮自我價值。
三種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態模式
通訊協議
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組網是設備聯通的前提。相比延展性差的有線技術,無線技術能夠省去復雜的布線環節,將智能家居由傳統的前裝市場向后裝市場拓展,已經后來居上。不同類型的無線通訊技術有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在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中,以WiFi、藍牙和ZigBee的應用最為廣泛,但存在著傳輸距離短、信號盲區、聯網困難和成本功耗等難點。隨著以NB-IoT為代表的遠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投入使用,已經有部分家電企業開始與通信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展開合作,生產基于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智能家電,從而與現有的局域網絡形成互補效應。
盡管不同通訊協議在技術上的互聯互通并非難題,智能家居市場生態割裂的現狀依然導致跨生態聯盟間的設備無法實現聯動。在當前尚未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下,用戶的產品消費選擇被限定在同一生態聯盟內顯然是不現實的,行業有待標準的統一。
5.2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巨頭與獨角獸企業彼此依存共生共贏
無論垂直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或是互聯網、硬件、家電領域的巨頭公司,都希望從智能家居市場中分一杯羹。出于行業廣度和深度的考慮,在看似針鋒相對的競爭關系背后,未來巨頭和獨角獸之間應當是相互依存的。原因是巨頭公司傾向于從宏觀層面提出戰略布局,著眼于整個智能家居市場而非某個單品。通過強勁的資本和流量資源切入智能音箱等入口級產品,巨頭公司能夠迅速創造極高的市場關注度,其圍繞核心產品及物聯網、云服務、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生態,可以賦能行業內其他的玩家。相較而言,獨角獸公司更加聚焦自身發展,因為深耕垂直領域,對產品從設計到銷售的整個流程執行力強。在發展初期獨角獸的品牌聲量有限,借助巨頭的力量可以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而隨著獨角獸自身發展的成熟、業務廣度的增加,有機會完成向巨頭公司的轉變,以生態連接創造更大的價值。
把握行業發展周期 產品和技術兩不誤
智能家居產品作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關鍵場景,其產品周期與技術周期通常呈現出對稱變化的形態,即在產品市場火爆時,技術領域相對沉寂,而當技術關注度高時,產品市場趨向勢微。經歷過2015年的集中性爆發后,智能家居行業陷入兩年的“沉默”期,直到2018年智能音箱風口的出現,又重新引爆市場。
前裝與后裝市場未來將齊頭并進
無線對有線的替代是現階段智能家居的重要特點,安裝便捷且價格更低讓后裝智能家居先于前裝走入消費者的視野。但后裝智能家居更偏向DIY,屬于由多個智能單品組合而成的系統,因為,沒有從整體對智能家居進行統一布局,用戶體驗與前裝智能家居相去甚遠。在智能家居的受眾由極客向大眾過渡的過程中,前裝市場將會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部分智能家居廠商已經開始與房地產、家裝公司合作,將其產品打包進整體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一方面借助線下渠道的力量更快的觸達消費者,一方面將目標用戶拓展至消費能力更強、年齡層次更廣的群體中。但是,考慮到前裝與后裝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優勢互補,未來勢必會齊頭并進,共同促進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